发展理念

【计划与总结】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体育组总结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2-10 09:46:00 浏览次数: 【字体: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体育组总结

组长:余后燕

组员:丁辰、龚嫱、贾敏、江昕谚、卢蓓、刘劼恬、骆玮、王潇频、武玉娟、王月勤、钟蕊、李宇航

本学期,本组成员的分布呈新老教师两个阶段,一部分在体育教研组有一定经验的老师对体育课的把握和足球游戏教学有一定的研究,能够较好的根据幼儿《快乐足球》课程的开展进行教学研讨。另一部分新教师,对体育课教学还很陌生,需要在体育教学的课堂常规,教学模式等方面加强学习。因此,本学期,体育组的研究路线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结合足球游戏教学开展教学实践研讨,一部分结合常规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研讨。旨在通过两手抓的方法和形式,促进新老教师共同活动发展和提高。

一、在专家引领下重新认识幼儿园体育活动

学期初,我有幸聆听了两位专家老师关于幼儿园体育教学的讲座,他们分别是南京市男教师联盟的组长赵锐老师,一位是上海特级教师和国培讲师陈一郎老师。通过学习,让我更清晰的理解和认识了幼儿园体育。那么结合我组两条路线的教研特点,我把两个讲座进行了针对性的提炼,对组员们进行了一次经验分享,内容分别是《什么是体育教学活动和体育游戏》和。《如何让器材和环境影响幼儿的体育学习》。通过学习,我们首先了解了幼儿园体育的内在属性:自由——规则少;自主——控制低;愉悦——情绪高;创造——变化多。幼儿园体育教学是:学为先,玩是情景、手段,学中玩。以一个游戏情境而设计的一系列的游戏,最终完成综合游戏。幼儿园体育游戏:学为辅,玩是目的、内容,玩中学。是围绕核心技术(动作)而设计的。
二、在教学实践中,规范体育教学常规形成规范模式

本学期,有五位教师开展了教研执教活动。分别是,足球游戏活动:龚嫱老师的“建筑师盖房子”。龚老师用一个身份多变的标志盘,带孩子们玩转游戏,调动积极性,在游戏中提高幼儿快速反应的能力;江昕彦老师的“躲避球”,江老师围绕“投”这个技能,通过自抛自接、互抛互接、亲身体验投准与躲避,砸与被砸两种身份下的动作要领和反应,最终在游戏躲避球中幼儿运用自如,自然而然的进行游戏;武玉娟的“猫捉老鼠”,武老师通过猫捉地鼠,到猫和老鼠双角色对抗,让幼儿在情景中层层递进的发展猫捉老鼠的情节,激发幼儿对抗的精神,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在游戏中提高了幼儿快速反应,灵活应对的能力。

常规体育教学活动:王潇频老师的“小兔子采蘑菇”王老师在童趣的情景中,通过平地、圈,长方体积木等材料的变换,去影响幼儿,让幼儿通过环境的影响能够并足跳过一定宽度和高度的物体,提高了小班幼儿并足跳的能力;刘劼恬老师的“营救小蝌蚪”在童趣的情境中,让幼儿掌握纵跳的技能和方法,用不断变换的高度,激发幼儿挑战自己我的斗志。孩子的潜力到底有多大?在安全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试一试,你会收获惊喜。五位老师能够结合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设计合理的、科学的活动目标,在多次试上中去琢磨和调整最适宜的教学环节和策略。最终在教研展示中,带给观摩的老师们示范课的收获。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积极练兵,稳步成长。

通过对五个教学活动的研讨,我们针对体育教学活动的时间结构和基本流程进行的归纳和梳理。体育活动的时间结构:热身环节(3—5分钟 ),问题提出和探索环节(5—10分钟),
结论和方法练习环节(10—15分钟),放松环节(2—3分钟)。体育活动流程分为:准备阶段——游戏一——游戏二——游戏三——结束部分。

三、我们的成长和下学期的思考

在一学期的体育组教研活动中,组内13为老师能够团结一致,认真学习,认真钻研,研讨氛围积极浓厚。每一次的经验交流和评课,老师们都能够各抒己见,毫无保留的互相帮助,谦虚好学的认真聆听。在这样的头脑风暴中,在这样积极的研讨氛围中,每一位成员都获得了成长。
1.会观察,能抓住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亮点,观察的目的性强。

2.会表达,执教老师会说课,结合自己的思考、试上中的调整,教学现场出现的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观摩的教师会点评,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调整策略。

3.会上体育课,通过执教,探讨,老师们对体育课的基本结构,环节要求,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把握都有了很大提高。

4.勇于在教师赛课中展示体育课。龚嫱老师执教的“勇敢的小鹿”,武玉娟老师执教的“翻滚的轮子”,刘劼恬老师执教的“营救小青蛙”分别取得了赛课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在本学期的教研执教活动中,老师们发现,参加足球队的孩子在体育活动中参与情况更好,对动作技能的把握更快更牢固,身体素质更高。可是其他幼儿就相对弱,两级分化大。

“如何提高全体幼儿体能,让同年龄段的幼儿体能发展方面均衡发展,共同提高?我们体育组能做什么?”成为了我们下学期教研的思路。我们将带着使命继续前行,在研究中不断成长。


【打印正文】